发掘记 更新至5集

分类:纪录片 大陆2021

主演:内祥

导演:刘军卫、朱允

近几年,三星堆遗址频频登上热搜,是当之无愧的文博界网红!

残缺的黄金面具、精美的青铜神树、3000多年前的丝绸痕迹……随着一批批惊艳世界的宝物出土,大众对历史、对文物的探索欲逐渐被激发。

最近,小咕发现了一部有关考古的宝藏纪录片——《发掘记》

与关注出土文物、宝藏的考古纪录片不同,这一次,焦点放在了考古人身上。从晋中墓葬群与盗墓者斗智斗勇、到栎阳城遗址的探索发现,甚至还有黄海海域的水下发掘现场。

这群考古人十年如一日的与泥土为伴,第一手触摸历史,感悟时代的变迁。

1 15岁的“天之骄子”

在中国山西西南部,聚集着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的古代晋国高、中级贵族的一大片墓葬群。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埋葬于此。

田建文,15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扎根基层。

如今,担任邱家庄考古队的领队,负责主持这一代晋国墓葬的发掘工作。

出于国家对保护文物的考虑,墓葬考古工作一般只能被动开展。

这意味着,考古人要跟随盗墓者的脚步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啊,是能不挖就不挖,迫不得已才挖。我们不希望发掘,这都是被迫的。”然而,此前发掘的1号大墓,被至少8组盗墓者几乎洗劫一空。

形势逼人,必须尽快抢救晋国墓葬群。田建文正在带队发掘的,名为37号墓。看规模至少是一座大夫级别的墓葬。

初步发掘,三个“壁龛”映入眼帘。

这是墓主人为了放置漆木器、陶器等珍贵器物特意修筑的。

可随着向下探索,出现一个疑似盗洞。

这让考古工作者们心中一紧。土壤,是考古人判断遗迹的唯一依据。通过辨认土质、土色以及包含物的细微差别可以寻找墓葬的蛛丝马迹。

迫于身体原因,田建文无法亲自下墓,只能在上面焦急的等待勘查结果。直到排除盗洞的消息传来,他才松了一口气。

采访中,田建文袒露腿脚不便的原因——1997年,从工地返乡的他,遭遇了一场车祸。

手术后不到20天,田建文就急着回到考古现场,导致病情恶化,留下了严重后遗症。

“出血量比第一次出血量还大。医生说不会走路了,也不会说话。后来这就开始锻炼,脚抬不起来,到了路上看见字就念”

几天后,考古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对“壁龛”。每个人都很期待挖掘出珍贵器物,从而了解墓主。可惜,挖到洞底也只有一只羊骸骨。

原来与考古队没日没夜较量的,是一伙儿古代盗墓贼。

年头久了,盗洞已经被积土填满,由于盗洞的入口不在墓坑上方而在侧方,再加上天气干燥,土色难以辨认,考古队差点就被骗了过去。

一直以来,田建文心中最大的期待是——通过考古找到真正的古曲沃。曲沃代晋,指的是晋国一次长达67年的内战,也是古代中国“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但对于古曲沃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大面积勘探土壤,考古队寻找到了古城墙的蛛丝马迹,还收获了意外之喜。在一处坍塌的棺椁下,发现了大量青铜器。

青铜器,是春秋战国时期界定人身份、地位的最重要的器物。

铜器上的铭文更是断定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

盗墓痕迹让考古结果在几天内数次反转,田建文的心情如过山车般起伏。

转眼间,37号墓的发掘已经接近尾声,而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

2毅然留在考古一线

栎阳城遗址,是西安附近考古发现的第3座大型秦汉都城,也是著名的商鞅变法的发生地。从1980年第一次挖掘至今已经40余年。

年逾古稀的李毓芳,是栎阳城前任考古队长。曾经独立主持了阿房宫的考古工作。

通过实地发掘证实了:阿房宫从来没有被建成和被火焚烧过。

修正了这段被误传千百年的历史。

如今,李毓芳仍然坚守在考古前线。参与栎阳城的发掘工作,亲自下墓指导后辈。

在考古中,文化层是指古代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形成的堆积层。 每一层代表一定的历史时期。

但晚期的人类活动会破坏早期的地层,扰乱堆积关系。这是考古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难题。

随着年纪增长,体力大不如前。李毓芳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案头,主要负责出土瓦当的描述工作。她对自己极为严苛,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

丈夫刘庆柱,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即便早已退休还在为考古事业四处奔波。

夫妻二人都从事考古研究工作,也就意味着聚少离多。“坚守岗位,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

每每谈到考古,李毓芳就充满力量。“实在难以割舍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考古事业,考古就是我的命,离开了它,我简直就活不成了”

李毓芳先生不仅与丈夫执手相伴一生,也与考古执手相伴一生。这种幸福感、获得感只有她自己能深解其味。

3 坚守与传承细数近年来的考古纪录片,不占少数。《发掘记》之所以能好评如潮,主要在于观众能从中看到「真诚」。

拍纪录片也像是考古,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在做的过程当中慢慢寻找。

为了捕捉考古人们最真实的模样,主创团队从春季拍到冬季,又等待万物复苏。

《发掘记》执行总导演朱允曾说,“如果说世界上最寂寞的职业排名,考古,估计能名列前茅了。其实,做纪录片也挺寂寞的,为了不摆拍、不矫情,我们可是真的在考古现场生等啊。”考古人的等待迎来了文物出土;而主创团队的等待收获了真情流露。

历史向前发展,而考古人选择向后探索。

他们忍受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一个简单的刮土动作要重复几十万遍...

百年来,一代代考古人坚守着自己的热爱,耐得住寂寞,克服重重困难。将珍贵的历史故事留存,也将灿烂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向考古工作者致敬! 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