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公民 HD中字版

分类:纪录片 美国2014

主演:爱德华·斯诺登,朱利安·阿桑奇,杰里米·斯卡希尔,威廉·宾尼,雅各布·阿佩尔鲍姆,伊文·麦克阿斯基..

导演:劳拉·珀特拉斯

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年轻人,在美国中情局身居要职,成为一名情报特工。 之后,又因揭露美国政府最高机密被国家通缉,流亡俄罗斯。 这个轰动世界的叛国者,就是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

这起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事件,又称“棱镜门事件”。

简单回顾下——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直接进入美国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搜集公民信息。 涉及的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书、美国在线、Skype、YouTube和苹果…… 搜集内容包括语音、视频、照片、电子邮件、文件和连接日志…… 根据这些,分析员可以掌握一个人的行踪以及社交情况。 该项目代号,“棱镜”。

这个计划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911事件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爱国者法案,即政府有权对嫌疑人进行信息收集。 如果政府怀疑你涉嫌犯罪或恐怖事件,他们就可以对你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

斯诺登将关于此事的秘密文件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随即遭美国政府通缉,流亡俄罗斯。

纪录片《第四公民》高度还原了“棱镜门”事件始末,真实揭秘身处风暴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同时,也揭露了美国政府监听、监视人民私人信息的内幕。 豆瓣评分8.4,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以及第8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第四公民

Citizenfour 导演:劳拉·珀特拉斯 主演:爱德华·斯诺登/朱利安·阿桑奇 上映日期:2014-10-10(纽约电影节)/2014-10-24(美国) 片长:114分钟

纪录片导演柏翠丝本人,也是“棱镜门”事件的核心人物。 正是在她和《卫报》记者格仑·格林沃德的协助下,斯诺登才得以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丑闻公之于众。 而柏翠丝也因此荣获普利策奖。纪录片导演 劳拉·珀特拉斯(Laura Poitras)

片名“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正是斯诺登早期与柏翠丝邮件沟通时使用的匿名代号。 斯诺登在给导演的邮件中说:“You asked why I picked you. I didn’t. You did.”(你问我为什么选择你。我没有,是你做的选择。) 导演柏翠丝正是因为本人已被监视,斯诺登才和她取得联系的。 可以说她牺牲了自己的隐私,才换来了这样一部作品。 美国国家安全局这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监控项目,此前从未对外公开,属于高度机密。

报道刊出后,外界一片哗然。 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咋舌。

在秘密项目披露之前,斯诺登已经离开美国,悄悄来到香港。 斯诺登本人的人生,绝对算不上一帆风顺。 他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祖父是将军,父亲曾服役于海岸警卫队。 他本人早年也曾受911刺激而参军,希望参加伊拉克战争为国效力,却因体能不达标,连后备役都不行。 学习成绩也很差,在高中念了一年半就辍学,最后念了个社区大学,相当于我们这边的高职。 然而也没毕业,等于他其实只有高中学历。 他完全是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才华,一步步上升到后来的位置。 之后加入CIA,几年时间内参与了很多大项目,为美国的情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棱镜门事件爆发前,他的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年薪约20万美元,与相恋多年的女友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他愿意牺牲这一切,只因为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

斯诺登表示——你什么错都没有,但你却可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也许只是因为一次拨错了的电话。 他们就可以用这个项目仔细调查你过去的所有决定,审查所有跟你交谈过的朋友。 一旦你连上网络,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2013年6月,导演柏翠丝第一次飞往香港见到了这位“第四公民”。 不满三十岁的斯诺登坦言,自己在CIA身居要职。 他可以接触到的机密文件级别是最高机密。

随后,斯诺登在香港的酒店里向《卫报》记者介绍了棱镜项目的可怕之处。 譬如,只需要几个与你有关的信息,就可以查到你的所有通讯记录。 而且不仅是现在的记录,还可以搜索过去的,以及未来如果出现此信息也会立刻报告。

当记者问斯诺登,这件事对他的家人会有什么影响。 斯诺登表现出一脸歉疚,他的家人对他揭露政府的事毫不知情。 此后大概无法再联系了,因为会有牵连到他们的风险。

而他交往多年的女友,也可能因此离开他。 作为斯诺登最亲密的人,她受到了政府的调查,人身自由都可能因为斯诺登的行为而受到限制。

但斯诺登曝光此事的决心非常坚定,他唯一担心的是自己会因此成为名人,从而转移了大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

无论是镜头前面的斯诺登,还是镜头后的导演柏翠丝,都时刻面临被美国政府限制人身自由的危险。 电影中有多个细节,都真实地表现了这种真实的紧张感。 当斯诺登身处香港The Mira酒店,他向电脑输入密码时,也会用一张毯子将自己和笔记本电脑罩起来。

他解释说,NSA的无人机盘旋在世界各地,其工作人员可以随意查看任何跟踪目标的监控视频。 而就在此时,镜头突然切换到室外。 从高空中观察斯诺登房间的玻璃窗,一种被监视的感觉顿时袭来,令观者不寒而栗。

尽管受到失去自由的威胁,斯诺登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站在了国家的对立面,义无反顾。

斯诺登坚持认为,他所做的是一个美国公民应该做的。

此外,斯诺登还揭露了美国政府对其他国家的监视行为。

2013年6月21日,美国政府以三项重罪罪名指控斯诺登,两项是根据反间谍法要求引渡斯诺登。

两天后,维基解密组织安排他前往俄罗斯寻求政治庇护。 然而前往俄罗斯也困难重重,美国政府已吊销了他的护照,整个纪录片充满了电影般紧张的气氛。朱利安·阿桑奇(维基百科创始人)

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逗留了40天后,斯诺登获得俄罗斯政府为期一年的政治庇护。 而《卫报》迫于政府压力,销毁了斯诺登提供给他们的文件资料。 奥巴马公开表示,斯诺登不算是一位爱国者。

911事件以后,美国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辩护就是一切为了国家安全。 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文件和恐怖主义、国家安全并无联系。 却和国家间的竞争以及企业的产业、财政、经济问题相关。

2014年7月,斯诺登相恋多年的女友,来到莫斯科陪伴他。 导演把镜头放在一个窥视的角度拍摄这对恋人,这也是对美国政府监控公民隐私的讽刺,更是一种善意的警告,你以为真的安全了?

电影结尾的一个片段也很有趣。 记者在莫斯科向斯诺登介绍最新情况时,竟然把关键词写在纸上,二人谈完后再把纸撕碎。 因为他们很清楚,NSA的监控能力有多强。

片中一位律师说,按照美国的法律,泄露安全机构的秘密就是叛国罪。 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如果不是泄露给敌国,而是为了公众利益而泄露该如何判处?

很多美国人视斯诺登为真正的爱国者,而政府视其为叛国者。 爱国与叛国该如何定义? 在这起事件中公权与私权的界限又在何处? 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该如何抉择? “斯诺登事件”或许告一段落,但《第四公民》抛给观众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本文作者:RAMA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